2025安徽农业博览会|铜陵白姜,千年“农遗”的传承与新生
在铜陵的田野间,一种植物正悄然生长。它有着纤细的身姿,淡黄色的嫩芽,以及穿越两千年的历史。这就是铜陵白姜,安徽省首个、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。
在铜陵的田野间,一种植物正悄然生长。它有着纤细的身姿,淡黄色的嫩芽,以及穿越两千年的历史。这就是铜陵白姜,安徽省首个、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。
谚语是一个汉语词语,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通常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,多数谚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,而且一般是经过口头流传下来的,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。显然,谚语乃是民俗文化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
“我们叫它‘盆栽姜’。”近日,记者走进铜陵市铜官区西湖镇跃进村的铜陵白姜林下种植基地,入眼是郁郁葱葱的姜叶,基地负责人袁婷穿行其间,精心呵护眼前的“盆栽姜”。
昨晚拌面,我顺手夹了两片自家腌的铜陵白姜,脆、辣、回甘,一口下去,胃像被暖手宝贴住。
稻浪滚滚,笑语声声,欢庆的锣鼓从江南水乡一路响彻淮北平原。精彩纷呈的文艺汇演、地道可口的乡土美食品鉴、趣味横生的农耕体验、前沿创新的农业科技展示......一场场以丰收为名的多彩活动在全省各地同步上演,千万安徽农民在这一天,共同沉浸在汗水凝结而成的幸福之中。
9月15日,在铜陵市郊区大通镇金华村的佘家贡姜厂内,工人们正忙碌地腌制、晾晒生姜,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姜香。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金如林往返于生产区间,仔细查看每一道工序,确保生姜加工品质。
金秋时节,正值铜陵白姜收获与销售的火爆时期。为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,规范市场经营秩序,切实维护 “铜陵白姜” 地理标志品牌声誉及消费者、经营者合法权益,近期,铜陵市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城管、农业部门及铜陵白姜协会,系统谋划、协同发力,全面推开铜陵白姜地理标志保护执
“近段时间,订单特别多,特别忙。”钱霞告诉记者,为保证白姜品质,从选种、育苗到种植、采收、加工,每一步她都亲力亲为,“我今年种植了十余亩白姜,鲜姜亩产约1000公斤,预计今年实现产值40万元左右。”
“近段时间,订单特别多,特别忙。”钱霞告诉记者,为保证白姜品质,从选种、育苗到种植、采收、加工,每一步她都亲力亲为,“我今年种植了十余亩白姜,鲜姜亩产约1000公斤,预计今年实现产值40万元左右。”
今天白天,大雨,今天夜间,雷阵雨,偏东风3级,雷雨时阵风7级,今天最高气温28℃,明晨最低气温25℃,预计10号,中等雷阵雨转多云。
要知道,这种礼盒在铜陵白姜展销馆刚上架就被抢,现在抽奖就能抱回家,谁能不心动?
要知道,这种礼盒在铜陵白姜展销馆刚上架就被抢,现在抽奖就能抱回家,谁能不心动?
铜陵白姜协会会长王建军说,现在网上卖的白姜制品花样越来越多,光姜糖就有七八个品种,最贵的礼盒能卖到398元。